夥伴與項目

泰國和越南:菌根造林復林項目

項目時間:

2017年7月-2020年7月(泰國)、2019年3月-2022年12月(越南)

合作夥伴:

菇菌圓 (The Mushroom Initiative Limited)

背景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50 年前,60%以上國土面積是森林,根據FAO數據顯示2016年森林消失僅剩下占國土面積 32%。根據泰國農業經濟辦公室的數據,大約 320 萬公頃的土地用於橡膠種植採伐園。泰國還有油棕種植園約 100 萬公頃,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長率為 5%。油棕種植區和棕櫚油榨油廠過去主要位於南部地區,近年來逐步擴展到北部、中部和東北部地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UNDP) 的估計顯示,泰國的熱帶泥炭地在 64,000 至 75,000 公頃之間,這些泥炭地也不斷被排乾用於橡膠、油棕、水稻種植園等農業用地。總體而言,總面積中約 41.5%土地都用於農業種植園了。

在上述挑戰下,迫切需要提高生長速度較快的樹木及快速造林修復計劃。本項目採用培訓當地人在原生樹種之下種植菌根的技術,促進當地森林修復。項目也有助於破除一些誤解,如本地品種的樹木生長緩慢等。項目還在泰國南部森林砍伐區和種植園區支持農民開展基於社區的森林修復。

同在東南亞的越南則面臨森林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類似挑戰。林同省(Lam Dong)位於越南中部高原,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越南的生物多樣性熱點。當地主要旅遊景點之一的大叻市 (Da Lat) 由於快速的經濟發展,包括家畜養殖、園藝產業、蔬菜基地等,導致當地林地不斷退化。為此,項目支持一個社區為基礎的造林復林行動,以科學知識為後盾,支持鳥類專家、真菌科學家等與當地社區合作,將完整森林系統的建設與當地村民經濟收入結合起來。

在泰國和越南應對森林修復的重要技術原理是基於菌根-原生樹種共生關係。菌根是真菌(存在於土壤和植物中的有機物)和根部之間的共生關係基質,主要負責養分轉移。這種高等植物—真菌之間的共生關聯對於維持森林生態系統非常重要。森林生態學研究表明,所有類型的菌根形成都有利於光照強度和低養分,具有真菌共生的樹木比沒有共生關係的樹木生長得更快。

項目特點

  • 項目重點甄選出適合本土原生樹種的菌根;通過種植菌根,提高本土樹種的生長速度,以達至修復森林的目標;
  • 在泰國南部地區建立十處試點,並通過培訓提高農民、苗圃工人等試點地區利用菌根真菌的能力,以促進本地樹木生長速度,恢復林業,以修復退化的土地;
  • 在越南建立兩個試點,示範利用菌根菌恢復原生松樹林;與項目配套,還支持了森林社區發展觀鳥、採蘑菇等生態旅遊活動,培訓村民做導遊,以獲得一定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社區共同參與造林及護林的程度與深度;
  • 在項目地推行不使用塑膠與化學品,以及免焚燒的種植方式,這些都有助於緩解環境污染;
  • 社區開展行動的同時,項目注重聯動各類組織,包括當地社區、大學研究機構、當地政府部門如泰國皇家森林部、越南當地政府部門等,建立起穩固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本土樹種與菌根再造林模式。

項目成果

  • 開發出利用外生菌根營造本土樹種,基於東南亞自然特點的成功造林復林模式,成功率高達80%;大部分項目地的碳儲量都有所增加,如在泰國帕么(Phayao),碳儲存增加65 tC/ha,比泰國自願減排計劃(T-VER)所給的標準碳儲存率高出約1.5倍;
  • 在泰國項目地,之前被破壞的林地上重新造林32,491棵樹苗,包括50餘種當地品種,恢復林地約60公頃;
  • 在越南高原區的項目地,松樹林中發現大量松林蘑菇,包括87種不同品種的牛肝菌樣本,經過科學檢驗與分析,確認出26種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利用;
  • 在泰國和越南,項目關注對持份者的能力建設,從社區村民、種植園工人到政府基層部門工作人員,學習到外生菌根辨識與種植技術,也通過項目建立起與科研機構等外部專家的支持聯動網絡,有助於項目成果可持續推廣。
返回頂端